台湾省一直试图“以武拒统”,为此要制造相关舆论,只是相关努力往往让自己更难堪。根据台湾省媒体报道,在2025年10月8日,台湾省举行了名为“2025台...
虎符可调动全国兵力,若将军造反了咋办?你看看皇帝提前做了啥
虎,百兽之王也。皇帝,万人之上者。此二者之间互相契合,因此虎也可作为皇权的一种象征。而在我国上古神话中,天地四灵之一的白虎又是执掌军兵杀伐的战神和杀神,因此古代帝王便用虎形符印作为兵符,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“虎符”。
>>虎符的重要性
虎符主要流行于先秦和秦汉年间,在战国时代就已经频繁出现。公元前257年,秦朝发兵进攻赵国邯郸,而赵国平原君又与魏国信陵君交好,于是便托信陵君说服魏王驰援赵国。
信陵君此前有恩于魏王夫人如姬,于是便于如姬联合起来将魏王的虎符窃出,由此得以调集魏国军队,最终大败秦军。仅仅因为一块虎符就能够调动魏国10万大军,足见虎符之重要了。
而类似的事情其实在秦汉时期屡见不鲜。公元前238年,嫪毐与赵太后赵姬私通一事已经东窗事发,嫪毐便欲图发动叛乱。但是因为嫪毐没有虎符,因此即使当时他已经在宫中权力滔天,但最终却无法调兵,只有几百亲信跟着自己上了战场。
展开全文
而彼时的嬴政虽在千里之外,但凭借虎符却能够调集各地军队,最终在咸阳轻松击破嫪毐叛军,诛杀嫪毐,而后又除掉了吕不韦,将秦国大权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,最后才得以统一全国。
有虎符和没虎符的区别就是如此之大,那么既然虎符的权力如此之大,那万一像魏王的虎符一样被盗走,或者拿着虎符的将军起义了怎么办呢?其实古人早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,在虎符上也下了很多功夫。
>>虎符的保障
首先,虎符主要使用青铜铸造,在虎符铸造时会在其背上镌刻金印铭文,在秦铜虎符的阳陵虎符上的铭文,就是“甲兵之符,右在皇帝,左在阳陵”,也就是说铭文镌刻完毕之后,会将虎符“劈”为两半,一半在皇帝手中,一半在地方军官手中。
而两半之间还有专门的子母扣,当有人需要调集兵马之时,不仅子母扣要相合,而且这些铭文也必须吻合才能调兵。此外除虎符外通常还要有皇帝诏书作为辅助认证,才能真正完成调兵。
而地方将领通常都是皇帝可信的人,这种方式就防止了除皇帝和将领之外的人调集军队造反的可能性。但这其中还是存在一个漏洞,比如使者可以诓骗皇帝获得朝中虎符,而后跟说服将领沆瀣一气“合符”造反。
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,虎符在制作时就不仅仅只有一个,而是有很多个,比如秦朝已经发现的虎符就有阳陵虎符、杜虎符、东郡虎符、新郪虎符四种,加上在历史变迁中遗失、破坏、废弃的虎符就更多了。
而不同的虎符对应不同地方的军权,一个虎符只能调集一处兵马。也就是说,设置多个虎符能够起到分兵的作用,即使使者与将领勾结也只能调集少量兵马无法威胁皇帝,总不能一时之间所有的虎符都被骗走,然后跟各地将领合符叛乱吧。
你可能会说这还真的有可能,这就要说到皇帝的最后一重保障了。在任命将领的时候,皇帝通常就会安排军中将领的家人住在京城,名义上是恩赐,实际上其实就是当做一种“人质”来要挟将领,从而保证将领不会叛变。
>>虎符之外
而以上就是古代皇帝在虎符上留下的后手,如果这么多保障都没能防止将领起义,那只能说皇帝实在太无能了,这皇帝不当也罢。
事实上这种情况还真的发生了,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国家震荡,各地诸侯纷纷起义,东汉皇室彻底无力节制地方权力,虎符已经名存实亡,因此到了唐朝的时候,虎符就已经不再使用了,所以虎符之出现在先秦和秦汉时期。
由此可见,想再多的法子去统将驭民,不如好好干实事让天下从心理上归服于皇帝。虎符到底也就是一个形式上的物件,向董卓、曹操、袁绍等人非要造反,即使有虎符也到底是没用的。
相关文章



发表评论